缺血性结肠炎 ( ischemic colitis )
别名: 缺血性结肠炎
解释 收起

概述: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结肠血管闭塞性或非闭塞性疾病所致的、以结肠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1963年Boley首先报道5例非医源性自发性结肠缺血性损伤病例,并在以后的动物实验中,通过结扎肠系膜下动脉模拟出与其临床所见相同的病变,从而证实肠系膜血供障碍可以引起结肠缺血性病变,并根据其临床转归将其分为可逆缺血性和不可逆缺血性2种。1966年Marston将不明原因的自发性和局限性结肠缺血引起的结肠炎命名为缺血性结肠炎。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缺血性结肠炎认识的深入,发现临床上大多数节段性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生并不伴有肠系膜大血管的阻塞,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血流灌注不足引起,并相继发现许多引起继发性结肠缺血性肠炎的原因,包括腹主动脉手术,严重胰腺炎,结 肠梗阻以及腹腔内新生物侵犯内脏血管等。
    缺血性结肠炎是供应结肠的血管发生闭塞性病变,伴低血流状态所引起的一种炎性病变。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依据 展开
13 相关课件 展开
14 相关药品 展开
15 相关检查 展开
16 相关症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